close

真菌通過營養階段之後,便進入繁殖階段,經過繁殖產生許多新個體。 真菌的繁殖方式通常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二類。
有性繁殖以細胞核的結合為特徵,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細胞的配合便能產生新的個體,即營養繁殖為特徵。 大部分真菌都能進行無性與有性繁殖,並且以無性繁殖為主。 有的菌種缺少無性繁殖階段,而另一些菌種缺少有性繁殖階段。

(一) 、真菌的無性繁殖

1、無性繁殖的類型?
真菌的無性繁殖方式可概括為四種:

(1) 菌絲體的斷裂片段可以產生新個體,大多數真菌都能進行這種無性繁殖,實驗室“轉管”接種便是利用這一特點來繁殖菌種。

(2) 營養細胞分裂產生子細胞,如裂殖酵母菌無性繁殖就像細菌一樣,母細胞一分為二的繁殖。

(3) 出芽繁殖,母細胞出“芽”,每個“芽”成為一個新個體,酵母菌屬的無性繁殖就是這種類型的繁殖。

(4) 產生無性孢子,每個孢子可萌發為新個體。

2、無性孢子的類型?
無性繁殖過程所產生的孢子稱無性孢子。無性孢子的形狀、顏色、細胞數目、排列方式、產生方法都有種的特徵性,因而可作為鑑定菌種的依據。

(1) 游動孢子(zoospore) 鞭毛菌的菌絲可直接形成或發育成各種形狀的游動孢子囊,游動孢子囊內的原生質體分割成許多小塊,小塊逐漸變圓,圍以薄膜而形成游動孢子。 游動孢子腎形、梨形或球形,具一或二根鞭毛,在水中游動一段時間後,鞭毛收縮,產生細胞壁進行休眠,然後萌發形成新個體。

(2) 孢囊孢子(Sporangiospores) 接合菌無性繁殖所產生的孢子生在孢子囊內,孢子囊一般生於營養菌絲或孢囊梗的頂端。 孢子囊內的原生質體割裂成許多小塊,每一塊發育成一個孢囊孢子,數量一般都相當大。

(3) 分生孢子(Conidiospore 或Conidium) 子囊菌和半知菌類的無性孢子是分生孢子。 簡單的分生孢子是由特化菌絲先端通過一定方式發生的,其下方的特化菌絲叫分生孢子梗(conidio phore) 。 梗有單生的,散生的,成叢的,還有成束的。 有的分生孢子梗自墊狀菌絲生出,使產孢總體結構呈盤狀,叫分生孢子盤。 有的菌種是在菌絲堆上生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 還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生在覆碗狀或球形的分生孢子器中。

(4) 厚垣孢子(chlamydospore) 有些真菌在菌絲頂端或中間產生一個孢子,它的外圍被厚壁包圍著,叫厚垣孢子,也叫厚壁孢子。

(5) 節孢子(arthrospore) 有些真菌菌絲發生斷裂後成為節孢子。

(二) 、真菌的有性繁殖?

1、有性繁殖的過程?
有性繁殖以細胞核的結合為特徵,這種核的結合是通過能動或不能動的配子、配偶囊、菌體之間的結合來實現的。 有性繁殖過程一般包括下列三個階段:

(1) 質配:首先是兩個細胞的原生質進行配合。

(2) 核配:兩個細胞裡的核進行配合。 真菌從質配到核配之間時間有長有短,這段時間稱雙核期,即每個細胞裡有兩個沒有結合的核。 這是真菌特有的現象。

(3) 減數分裂:核配後或遲或早將繼之以減數分裂,減數分裂使染色體數目減為單倍。 真菌的有性生殖一般是通過性細胞的結合,產生一定形態的有性孢子來實現的。 真菌形成有性孢子有兩種不同方式。 第一種方式是真菌經過核配以後,含有雙倍體細胞核的細胞直接發育而形成有性孢子,這種孢子的細胞核處於雙倍體階段,在它萌發時才進行減數分裂,卵菌和接合菌的有性孢子就是這種情況,處於雙倍體階段。 第二種方式是在核配以後,雙倍體的細胞核進行減數分裂,然後再形成有性孢子,所以這種有性孢子的細胞核是處於單倍體階段,子囊菌和擔子菌的有性孢子屬於這種情況。

2、有性孢子類型?

(1) 卵孢子(oospore) ? 卵菌中的有性孢子為卵孢子。 當繁殖時在菌絲上先生出藏卵器和雄器,雄器的核移入藏卵器與卵球結合後形成雙倍體的卵孢子。 在不同的菌種中卵球可能一個,也可能多個( 圖2.9) 。

(2) 接合孢子(zygospore) ? 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為接合孢子。 來自兩個不同菌株的同形配偶囊,互相接觸後,接觸處的胞壁溶解,來自雙方的細胞質和細胞核融合起來形成一個雙倍體的接合孢子。

(3) 子囊孢子(ascospore) ? 子囊菌的有性孢子為子囊孢子。 雙核菌絲產生幼小子囊,其中的雙核進行核配後減數分裂產生4 個新核,再分裂一次形成8 個核,然後以核為中心逐步形成單倍體的子囊孢子,一個子囊內往往有8 個子囊孢子。

(4) 擔孢子(basidiospore) ? 擔子菌的有性孢子為擔孢子。擔孢子的形成過程與子囊孢子相似,不同的是

(1)核配後減數分裂所形成的4個核不再進行分裂;

(2)以核為中心所形成的擔孢子最終在擔子外部形成;

(3)擔子有縱隔的,也有生橫隔的,多數是單室無隔。

三、真菌的菌落特徵?

在自然基質或人工培養基上由一段( 或一叢) 菌絲或一個( 或一堆) 孢子發展而成的菌絲體的整體稱菌落。 黴菌的菌落和放線菌一樣也是由分枝狀菌絲組成。 因菌絲較粗而長,形成的菌落較疏鬆,呈絨毛狀、絮狀或蜘蛛網狀,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。 有些黴菌,如根黴、毛黴、鏈孢黴生長很快,菌絲在固體培養基表面蔓延,以至菌落沒有固定大小。 有的黴菌菌落生長則有一定的局限性,直徑1~2cm 或更小。 菌落表面常呈現出肉眼可見的不同結構和色澤特徵,這是因為黴菌形成的孢子有不同形狀、構造和顏色,有的水溶性色素可分泌到培養基中,使菌落背面呈現不同顏色;一般處於菌落中心的菌絲菌齡較大,位於邊緣的則較年幼。 菌落具有“霉味”。 同一種黴菌,在不同成分培養基上的菌落特徵可能有變化。 但各種黴菌,在同一培養基上的菌落形狀、顏色等相對穩定。 故菌落特徵也是鑑定黴菌的重要依據之一。
酵母菌的菌落與細菌的有些相似,但較細菌菌落大而厚,一般呈油脂或蠟脂狀,表面光滑、濕潤、呈乳白色或紅色。 有些種的菌落可因培養時間過長而表面皺縮。 酵母菌菌落往往有“酒香味”。

魚鄉:金魚資訊請點擊下面的連結

【魚鄉】我有話要說
【魚鄉】個人金魚屋
【魚鄉】蘭壽資訊
【魚鄉】獅頭資訊
【魚鄉】流金資訊
【魚鄉】蝶尾資訊
【魚鄉】珠鱗資訊
【魚鄉】水質維護
【魚鄉】爆頭增豔
【魚鄉】疾病治療
【魚鄉】細菌分析
【魚鄉】繁殖培育
【魚鄉】器材設計
【魚鄉】器材探討
【魚鄉】藻類抵制
【魚鄉】藻類探討
【魚鄉】濾材探討
【魚鄉】水草探討
【魚鄉】綜合資訊
【魚鄉】金魚新聞
【魚鄉】問與答

魚鄉:聯繫方式請點擊下面的連結

【魚鄉】痞客邦主專頁

【魚鄉】個人臉書專頁

【魚鄉】個人社團專頁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【魚鄉】小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